找到相关内容849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观应成派中心思想管窥

    世俗谛”。如《入中论》中说:“痴障性故名世俗,假法由彼现为谛,能仁说名世俗谛,所有假法唯世俗。”  关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,也较难理解。如应成见认为,世俗谛法在已断尽烦恼的圣人心前,唯是世俗。但是不是说一切存在的诸法,在凡夫心前名世俗谛,而在已断尽烦恼的圣人心前却唯是世俗,而非世俗谛了呢?如果存在等诸世俗法在圣人的后得智前都没有了,那圣人岂不是认识不到世俗谛,不能讲解二谛了呢?这是极端错误的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5352452.html
  • 大小乘的对观

    向诸位作一极简单的介绍。  成佛或证罗汉,都是有所舍有所得的,依唯识学说:声闻行者,只能舍烦恼得涅盘果;大乘行者却是具舍二得二大转依果,就是舍烦恼得大涅盘果,舍所知得大菩提果。从所舍所得方面看...由于缺乏无量清净功德。因此,他的转依,只能舍烦恼,离分段生死,得解脱身;不能舍所知,离变易生死,得清净法身」。  根据上面分析,「知道佛与二乘,有平等的一面,也有差别的一面;从其平等一面看,三乘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4057505.html
  • 佛教的真理是甚么?

    求兔角」。佛教的目的讲空,是空去我执的烦恼及法执的所知,并不是要否定世间的万象。佛教的真理是在一个觉字,唯有自觉才能了生死,唯有自觉觉他才能度众生,唯有觉行圆满才能成佛。  回向偈  愿以此功德。...,四是心(定)教者从静坐修养等所得的真实。  三、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──是指出世圣者以解脱智所证的真实,这又分为二类:一是小乘圣者声闻及缘觉所证的我空真实,二是大乘圣者所证一分我空的真实。  四、所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81363524.html
  • 佛教的真理是什么

    无可名状,它却并未离开世间万象,世间万象的某一象也都是究竟真理的一部份,因此,禅宗慧能大师就说‘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’,佛教的目的讲空,是空去我执的烦恼及法执的所知,并...真实。  三、烦恼障智净所行真实:是指出世圣者以解脱智所证的真实,这又分二类:一是小乘圣者声闻缘觉所证的我空真实。二是大乘圣者所证一分法空的真实。  四、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:是指大乘圣者正遍知觉所证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4664444.html
  • 浅谈发菩提心

    由此可知,发菩提心和守持净戒的功德是无量的,不可思义的,故,《华严经》云,发菩提心,守持净戒就如同太阳一样,所发出的炽燃光芒能清除自他黑暗的所知,又如同清凉的月光一样,能清除热脑的烦恼,进而成就佛果...

    演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0966121.html
  • 莫为境转

    遇到任何情况,均能坦然处之,不生障碍。因为心中已经没有烦恼,有人对我毁谤讽刺恶言相向,我就认为他是来成就我修行的大菩萨,金刚经说:“一切法得成于忍”。无忍辱则布施持戒均不能成就,更谈不上禅定了。想做...莫为境转  刘承符  境是环境,外在的一切万事万物,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以及财色名食睡五欲。这些东西都是人人所喜欢的。就现况说,社会上一切繁华景象都是引人堕落的媒介。人的心中有烦恼,遇到外界的引诱,...

    刘承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1467178.html
  • 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联系

    修。一直到六地满心位,烦恼现行悉断,才成就四果解脱。六地菩萨是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取证灭尽定,成俱解脱大乘无学。  2大乘菩提道涵盖了二乘解脱道。菩萨明心见性证得般若总相智后,不久即会渐渐通达二乘法—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1268142.html
  • 修学戒定慧的重要性

    否则便会产生我执和法执,引生种种烦惑,造出种种恶业,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痛苦和损失;  上述这种惑、业、苦三者的连锁反应,在佛法上叫“三”:“惑”是烦恼,“业”是业障,“苦”是报。使自己昏昧不明,...修学戒定慧的重要性   徐恒志  为了息灭贪、慎、痴,必须勤修戒、定、慧。由於我们无始以来染着了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、恶见等见思烦恼,终日迷妄颠倒,妄心流注,如水漏泄,以致长期以来生死流转,未能出离。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0968689.html
  • 教以导行

    教以导行   ※ 作者: 释妙如 - 慈光禅学院   头两次的禅七,自己觉得很差劲!因为自己也刚接触,加上烦恼重,只知道修行好,要修行,却不知如何修行!不是向外攀缘,就是对方法没信心,东用西用,整个心都被烦恼困住,无法静下心来反省自己,稳住自己的心,就如同寻牛的人,要找牛,却不知牛在何处!  后两次的禅七,自己的重点是摆在下手用功处!因为这一年课程的学习,让我体会到了“教以导行”的重要性!一...

    释妙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4169676.html
  • 观契晓云法师“古佛有言如皎月”禅画净意

    渲染,笔趣墨款跃然纸上,观者即使不解禅意言句,一旦接触其淋漓之墨色与无碍之用笔,亦能除烦恼而生清凉之菩萨心。(作者为美术系副教授) ...观契晓云法师“古佛有言如皎月”禅画净意  真如妙用照十方,真如妙体离诸过 文/李萧锟  “古佛有言如皎月,照人烦恼作清凉”  这是中峰明本禅师山居诗一首的节录。  所谓古佛是指对先...

    李萧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41870610.html